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在2019年新出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拟定在2020年加紧建设智慧园区示范性园区。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园区的特点根据属性大致可分为:产业园区、化工园区、教育园区、住宅园区等。
这里介绍的是智慧园区通用解决方案,并不针对特殊的、定制化的园区应用哦。
本方案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打造全联接、全在线的智慧园区,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和服务体验升级。
一、设计思路
智慧园区的建设,基于云端的虚拟园区,并以此为基础,加载各类数据,实现规划数据、建造数据、运营数据、决策数据的实时在线,最终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体系化的数据支持,为未来园区的扩容和更多数据的融合及新技术的应用或加载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目标:
智慧建造:通过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应用,实现设计施工过程的全透明、形成线上线下全协调工程模式,构建智慧园区的数字底板。
智慧运营:基于建筑及建筑使用者实时数据的采集及过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实现各类智慧场景的体现,实现利用数据进行园区情况的预判及园区运营的决策,建立基于园区运营的智慧大脑,实现智慧园区的建设落地。
自我成长:结合AI、5G、大数据数据技术,实现园区的自我生长,自我决策。同时结合华为沃土平台强大的数据承载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数据兼容能力,形成可以自我生长、自我学习、辅助决策的园区大脑。
总体规划:
二、关键技术
数字孪生:利用虚拟化的技术前置项目设计施工全过程,使得建筑全过程透明化。从而节约成本,提升协同沟通效率,带来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整体提升,并为建筑工程的数字信息化奠定基础,实现实体工程和数字化工程的双交付,形成智慧园区的数字底板。
数字底板是整理融合地理空间信息、建筑各专业信息、能耗、环境、监控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多源异构数据,构建数据仓库,使其成为可以附加应用的数字样本和数据处理中心。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造过程深度应用将使得园区整体建设过程:设计可视、质量可控、成本可算、进度可控、运营可期。
全面感知:是通过各种类型的IoT设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方式,对建筑自身、环境以及使用者进行全面的动态信息收集,并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底层平台:建设智慧园区,重点打造数字平台,突破传统烟囱式系统架构,集成大数据、物联网、GIS、视频分析等多种新ICT技术,作为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数据全融合、业务共协同的核心基础,全面支撑园区数字化运营。
……
更多方案详情,请下载完整方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