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某典型办公建筑,分别使用i-bus和基于ZPLC技术的控制系统进行照明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智能照明系统在办公空间中的适用性及两种方案的优越性,可为类似办公建筑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案提供参考。
1 引言
受光源及控制元件发展的限制,长期以来电气照明灯具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控制方式,即通过分合照明配电箱中的开关或者触点开关实现对照明灯具的控制。20世纪初,随着白光LED照明技术日趋成熟和人们对生活便利性、舒适度的要求及节能意识的提高,结合新型光源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舒适性、性价比高等性能逐渐走进国内大众的视野。
2 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接收外部命令,并将其转化为可在总线上传输的电信号,再传送至各受控元件,通过改变线路的电压、电流等参数来实现电光源控制,其控制目标由传统的启停控制提升到“在确保灯具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出最佳照明功率,减少过压所造成的照明眩光,使灯光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照明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大幅度节省电能”。系统中常见的控制接收元件包括触点开关、场景开关、触控面板、声/光/红外传感装置等。
智能照明系统常用的总线形式有DMX512、Modbus协议为代表的RS-485总线;利用数据包编码代替节点地址编码的CAN总线;基于欧洲安装总线协议的KNX总线;将通信协议封存至单独芯片的LonWorks总线以及利用电力载波技术将配电线路兼作控制信号线的 X-10总线等。系统的受控元件一般为接入配电线路的电源驱动器、调光器、带地址编码的照明灯具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照明品牌有i-bus控制系统,c-bus、莫顿控制系统,爱默尔、爱瑟菲智能照明子品牌以及基于电力线通信(ZPLC)技术的照明控制系统等。
3 办公场所照明方案对比分析
3.1 项目概况
重庆某写字楼X层平面,建筑长宽约为40m,面积约为1600m2,平面功能分区包括接待前台、会议室、开敞办公区、独立办公区、经理、后勤办公室、储藏间、卫生间等。员工作息考虑以正常工作时间为主,包括临时加班和夜间巡检照明设计。
光源选用尺寸600mm×600mm的LED面板灯,与建筑吊顶无缝契合。依照现行规范对办公场所的照度要求以及照明功率密度限定。
为了同时满足控制的灵活性、照明的舒适性及环保要求的节能,照明控制选用智能控制系统。系统主机利用接待前台处计算机;控制元件及办公照明配电箱设置于楼层电井内;需就地控制的区域就近设置控制面板。
……
更多方案详情,请下载完整方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