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一、概述
(1)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15年中国0-14岁人口为22681万人,2015年中国15-64岁人口为100347万人,2005-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岁人口达到近十年最低值,为22259万人。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2)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市场日趋扩大。
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指出,2010年到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由11%上升到21.9%,而中国则由12.3%上升到31.1%。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40年里的老龄化增长程度十分惊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当前城市老年人中42.8%拥有储蓄存款,2020年我国仅离退休人员可用于购置住宅的资金可达2.8万亿元,2030年达到7.3万亿。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对待晚年生活的观念和态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中国每年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快速增长,其中大部分职工对第二居所,养老居所有强烈需求和消费能力。目前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3)国家政策—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2013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称为《老年法》)。《老年法》中,提出将老年人的宜居环境作为一项保障权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以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规范数据接口,建设虚拟养老院。
……
更多方案详情,请下载完整方案文件